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创业板>

物联网模组龙头 全球物联网模组龙头,移远通信:规模化优势初现,上下游不断延展-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

发布时间:第一铺
1 模组厂商东升西落印证,应用侧需求不断扩充

1.1 海外厂商重组不断,东升西落趋势愈加显著

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传输层为其中重要环节。

物联网包含了感知识别层,网络传输层,平台管理层、应用服务层四个层级结构,使得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数据,通过芯片、蜂窝模组/终端和感知设备等工具从物理世界中采集信息。

传输层是物联网的管道,主要负责传输数据,将感知层采集和识别的信息进一步传输到平 台层。

平台层负责处理数据,在物联网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顶层,主要基于平台层的数据解决具体垂直领域的行业问题,包括消费驱动应用、产业驱动应用和政策驱动应用。

通信模组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是物联网智能终端需求高增下的核心受益环节。

通信模组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基带芯片、无线射频芯片、存储芯片、电阻电容电感以及 pcb 板等原材料生产行业。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基带芯片成本占比最高,为 29%;其次为射频芯片,成本占比为 28%。

作为中游的通信模组厂商主要以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为主;涉及下游领域众多,主要为无线支付、车载运输、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无线网关、工业应用、医疗健康和农业环境等行业。

目前物联网模组行业“东升西落”在全球范围逐步演绎,中国厂商已位居行业领军位置。

测算 2016-2020 年全球模组厂商营收的复合增速可知,以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为代表的国内龙头厂商复合增速远远超过国外厂商。

据 counterpoint 研究数据,在全球模组领军企业中,国外头部模组企业如 sierra、telit 蜂窝通信模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到 2020 年国外厂商占比仅为 16%,产业格局逐步完成东移。

中国厂商高增速下市场份额提升显著。

2015 年,simcom、telit、sierra wireless 和 gemalto 四家海外厂商占据近 80%份额,中国企业仅有华为占据 3% 的市场;2018 年,移远通信、日海智能等中国厂商赶超 sierra wireless、telit 和 gemalto,位居领先地位,同时广和通占比达 7%崭露头角;2022 年 q1,移远通信持续领先,广和通与日海智能紧随其后,三大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市场近半壁江山,同时中国移动与美格智能也已具备一定规模。

海外模组厂商合并重组下,中国厂商有望加速崛起。

继 2020 年广和通收购 sierra wireless 车载前装业务后,2022年 7 月海外知名物联网模组厂商 telit 宣布将收购 thales 旗下的蜂窝物联网模组业务,随后2022年 8 月 semtech 拟收购 sierra wireless 模组业务。我们认为中国厂商具备较强成本优势与优秀服务能力,后续有望持续在全球扩展市场份额,加速崛起。

1.2 物联网高景气延续,5g 有望驱动行业新一轮增长

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带动无线通信模组需求扩张。物联网通信模组是连接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重要器件,为万物互联的基石。模组作为万物互联的硬件基础受益于物联网连接数的高速增长。

通常而言,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就需要 1-2 个通信模块,因此伴随着物联网应用显著增加和连接数的快速增长,物联网模组板块景气度显著提升。

根据 research gate 数据,自 2016 年起,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量保持 20%以上的年增长率,到2021年出货量达到 4.2 亿片。

根据信通院预测,到2022年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为 231.8 亿元,占比 49.8%,复合增速达到 28.92%;lpwa 模组市场规模为 157.9 亿元,占比 36.2%,复合增速达到 60.12%;局域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为 75.8 亿元,占比 16.3%,复合增速达到 12.53%。

物联网行业高景气延续,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在供给侧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5g、低功耗广域网等基础设施加速构建,数以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带来了物联网市场高速发展。

根据 iot analytics 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的物联网连接设备数有 122 亿台,到2025年将上升至 270 亿台,cagr 达到 18%。据 statista 报告,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稳健上升,到 2026 年将达到 1.55 万亿美元,2019~2026 年 cagr 有望达到 13%。

中国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将会成为全球第一。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物联网设备连接量达 74 亿个,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150 亿个。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得知,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由 2017 年的 1.15 万亿 元增长到2022年的 2.1 万亿元,复合增速或将达到 12.79%。

r17 标准冻结,5g 将加速完成对于 4g 的迭代。

2022年 6 月 9 日,3gpp 在 ran 第 96 次会议上宣布 5g r17 标准冻结。r17 标准中对 5g 多项基础技术进行了升级和扩展,频谱范围扩展到 71ghz,引入了轻量版的 5g nr redcap,创造了天地一体新网络(ntn),sidelink 增强,多播和广播服务增强等。

r17 标准冻结意味着 5g 上半场(r15、r16、r17)的标准已完成,正迎来下半场 5g 加 速时期。

根据 counterpoint 机构的报告显示,到 2030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的出货量预计将超过 12 亿个,cagr 达 12%。同时 counterpoint 预计 5g 将于 2023~2030 年实现高速增长,cagr 达到 60%,在不同制式网络增速中占据绝对优势。

我们认为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将在十年的剩余时间内从 4g 过渡到 5g,迭代进程相较于 2g/3g 到 lpwa/4g 的过渡速度更快。

1.3 细分领域多点开花,车载与 pc 有望贡献核心增量

具体看物联网的场景分布,智能表计、车联网、移动支付市场是较为重要的应用下游。

根据 counterpoint 数据,2022年 q1 蜂窝物联网应用场景排名前四名分别为智能表计(18.2%)、pos(12.1%)、工业(8.5%)、汽车(7.2%)。

车联网是物联网下游重要应用领域。

车联网即人、车、路及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蜂窝网络。

伴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用车场景的不断丰富,汽车正在逐渐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系统开始成为改善汽车座舱体验的重要配置。5g 因高带宽、低时延、大容量数据传输特性,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全新增量。

根据 idc 预测,到 2024 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约 7620 万辆,2020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5%。到 2025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 2490 万辆,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6.11%。

车联网高速发展下为模组带来重要增量需求。

车联网作为 5g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行业发展受到强大推动。

根据 icvtank 预测数据,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从 2018 年的 728 亿美元上升至 2022 年的 1629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 22.31%;渗透率逐年增加,从 2018 年的 30.7%跃至 52.2%。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从2017年114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530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35.98%;渗透率从 2018 年的 24.9%上升至 59.8%。车联网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国内车联网渗透率有望超越全球渗透率,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移动支付普及下,传统 pos 机逐步向智能 pos 机演绎。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产品教育下,中国消费者逐步养成移动支付习惯,扫码支付对传统现金支付产生较大冲击,也对传统刷卡支付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传统 pos 机增速逐步 趋稳。而传统 pos 机只能刷卡扫码,不能移动支付的需要。

智能 pos 机兴起,更替通信模组制式。

据 bgd 咨询,pos 机基于市场安全性和支付效率的更高需求,从 2g 向 4g 制式转型,cat.1 模组是智能 pos 机的优选方案。2015 年,我国智能 pos 机出货量仅 9 万台,2020 年行业出货量达到 1500 万台,2015-2020 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8.21%。全球 pos 终端市场,2020 年达 723 亿美元,mordor intelligence 预计在 2021 年~2026 年的预测期间内将继续以 8.3%的年复合成长率成长。

智能表计是蜂窝模组重要的应用场景,后续市场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智能表计潜在需求量大,对此场景下,nb-iot 低速模组契合需求,将有较大增长潜力。

在电表方面,国内市场上一轮投运的智能电表开始进入更换周期,2021年智能电表需求回升,总招标量达到 6724 万只,招标金额达 200 亿元,同比增长 49%。

从 2021 年开始预计智能电表进入 3-4 年快速增长期。并且,智能电表行业新标准于 2020 年 8 月出台,推动智能电表在技术、功能等方面进行升级,在新标准下的物联表将被国网规模化采集,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智能表计的整体渗透率。

在水表方面,机械式水表仍占据重要份额,但智能水表的每年持续招标,保持较高复合增速,配套趋于完善的 nb-iot 市场加速释放,驱动 nb-iot 水表加速推广。

内置 4g、5g 蜂窝模组 pc 渗透率提升。

笔电短期需求下滑,蜂窝渗透率驱动蜂窝通信模组增长。据 idc,自 2021q3,主要受全球疫情情况转好的影响,疫情期间激增的远程办公需求开始下降,笔电出货量增速承压。蜂窝是光线网络的补充,商务笔电是蜂窝通信模组的主要搭载产品。

2020年,蜂窝笔电出货量超过 1000 万台,渗透率约为 4.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移动流量价格逐步下降,对全互联 pc 起到推动作用,预计蜂窝模组将进一步渗透,并且 4g/lte、5g 模组将进一步替代 3g 模组。

2022年联想发布 thinkpad 系列更新产品,多款机型可以选配 4g cat16 或者 5g。stategy analytics 预测到2025年蜂窝笔电渗透率将超过 8%,出货量超过 1400 万台。

2 移远通信:全球物联网模组龙头,领军位置显著

2.1 深耕无线通信模组十余载,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十余年砥砺前行,铸就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领军企业。

公司于2010年成立,2019年上市,主营业务涵盖通信模组产品、天线产品的研发以及物联网云平台的搭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余年来公司依靠持续的业务扩张能力以及卓越的研发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物联网模组提供商,引领全球物联网模组行业发展。公司海内外业务并举,目前在国内拥有上海、合肥、佛山、桂林、贝尔格莱德、温哥华六处研发中心,并在深圳、中国台湾、常州等地均设立办事处;海外在新加坡、拉丁美洲、俄罗斯、法国、波兰、韩国、印度、土耳其、以色列等地均设有办事处,业务覆盖超 150 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海量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取得授权的专利209项,商标104项,软件著作权189项并参与制定了 5g通用模组行标和3gpp国际标准制定,推动物联网行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和落地,树立行业标杆作用。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实控人钱鹏鹤先生持股稳定,持有公司22.76%的股权,第二大股东为宁波移远投资公司,持股比为 7.51%。公司领导班子科班出身,行业经验丰富,董事长钱鹏鹤先生先后在任浙江华能通信、杭州摩托罗拉手机、中兴通讯上海手机事业部等单位任职;副总经理张栋先生曾于上海格致信息技术、上海嘉阳通信技术、希姆通信息技术等企业任职,专业积累丰富。

2.2 产品多维度覆盖物联网应用场景,高屋建瓴布局全球

公司产品结构多元,覆盖下游各个应用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无线通信模组系列产品,包括蜂窝模组,wifi&bluetooth 模组,gnss 模组产品;与模组产品相匹配的天线产品,以及物联网云平台服务项目。

模组和天线作为物联网应用中的不可或缺的产品,下游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农业与环境监控、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和智能安全等领域。

公司目前已推出 300 多种天线产品,包含胶棒式、组合式、出线式等各种外置天线;以及 pcb、fpc、smd、陶瓷等内置天线,几乎覆盖 5g、lte、cat m、lpwa、gnss、wi-fi/bt 等不同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同时公司以 queccloud 开放平台为基础,深入垂直行业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的解决方案,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协议和多制式接入方案,帮助企业快速上云。

子公司遍布全球,为一站式物联网服务赋能。

公司业务布局全球,各子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为研发、生产和投资,为一体化服务增加动能。其中,主要子公司合肥移瑞为母公司提供研发技术服务;quectel technologies 为母公司提供境外市场营销服务,ikotek usa 以 odm 为主营业务,为全球 iot 客户提供一站式方案设 计服务。公司设立合肥和常州智能制造中心,可为公司产能提供强力支撑,提高客户订单快速交付能力,提升公司在产品制造领域的抗风险能力。

2.3 公司业绩屡创新高,股权激励目标高举高打

公司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及利润规模成长显著。

自成立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稳步提升,2021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营收由 2017 年的 16.61 亿元逐步增长至 2021 年的 112.62 亿元,2017-2021 年 cagr 达 61.37%,增速显著;归母净利润由 2017 年的 0.82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58 亿元,2017-2021 年 cagr 达 44.55%。

2022 年上半年也在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下营收同比增长 55% 至 66.9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11.52%至 2.77 亿元。

国内物联网需求增长,利润端显著提升。

公司业务分地区看,境内业务的营收占比高于境外业务营收占比。主要是随着国内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智能终端对通信模组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公司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营销团队不断增强,拓展和覆盖了更多客户和应用场景。

从利润端看,2021 年的毛利润与净利润分别达到 3.58 亿元和 19.78 亿元,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7.56%和 3.18%,2022 年上半年净利率水平达 4.15%,盈利能力有明显改善,主要系公司收入大幅增长,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所致。

公司研发投入规模持续加大,成本管控显著。

公司 2021 年研发费用高达 10.22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9.07%,2022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进一步加大,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及薪酬增加,加大研发设备采购导致相关折旧增加以及研发相关的其他直接投入增加所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呈现增长趋势是因为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数量以及绩效薪酬增加导致。

定增项目拓展产能,延伸公司成长曲线。

2021 年 3 月,证监会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 480.77 万股,募集资金 10.63 亿元,定增发行价为 221.2 元/股。定增项目主要投资于全球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和智能车联网产业化项目。

其中,全球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投入最大,为 8.10 亿元,主要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而作战略布局。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提升公司整体研发能力,助于提高公司在运营和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股权激励目标高举高打,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于 2022 年上半年推行全新股权激励,此次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 148 人,涵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拟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数量为 289.6 万份,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1.99%。

本次股权激励目标较高,本次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为 2022-2025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149/193/241/302 亿元,同比约 36.0%/29.5%/24.9%/25.3%,cagr 约 28.8%。

我们认为公司行权目标较高,充分彰显公司成长信心,同时行权价格的确定也有助于公司在营收不断增长的同时从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多维度进行优化,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3 规模化优势峥嵘初现,上下游延展山山而川

3.1 全球市占率持续领先,规模效应优势凸显

公司坚持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建立起成熟的海外服务体系。

公司自创始之初就已经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历史年份海外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 40%以上,2021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44.13%。在市场上开拓方面公司于海外多个主要区域(如欧洲、亚太、拉美等地区)设立多个办事处,覆盖 15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成熟的海外销售、服务体系,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更到位;在产品认证层面公司也获得了全球多个地区的认可,目前已顺利通过海外北美区 verizon、at&t 及 vodafone 认证。

全球化布局下公司市占率遥遥领先,份额持续提升。

2021q4 公司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市占率为 26.6%,位居全球第一,并且超出第二名两倍以上份额;2022q1 公司市占率快速提升至 38.1%,成长显著。

22q1 移远通信蜂窝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占比达 38%,22q1 营收增速达 65%(64.7%),2017-2021 年收入 cagr 达到 61%(61.4%),规模体量快速提升。

公司成长历程中销售费用、研发费用下降明显,主要由于公司已经和较多客户建立深度合作,更多是在现有客户群中扩展的产品种类、订单,整体新增订单的边际销售费用降低;同时,公司已在 5g、车载、非高通平台等产品研发费用有一定的投入基础,目前研发费用处于下降趋势。整体上看,目前公司已与其他公司拉开较大差距,马太效应明显。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上游芯片供应商是价值链核心。

直接材料成本是公司的主要成本项,其中芯片(特别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是核心。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加工费和其他成本费用构成,其中直接材料占比在 90%左右。公司原材料包括各类芯片、pcb、pn 型器件、晶体器件、阻容感元器件和结构件等,其中芯片在营业成本占比约为 75%。

以 2018 年为例,记忆芯片、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其他芯片在原材料中占比分别为 19.20%、28.09%、28.54%、6.50%。芯片环节技术壁垒相对高,价值量相对高,是在通信模组成本占比较高的因素。

公司规模效应下带来大采购量和高返利,对上游议价优势愈加明显。芯片外的电容器、电阻和 pcb 等原材料行业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可替代性强,供应充足。

对芯片而言,格局较为集中:

1)记忆芯片市场几乎由三星、海力士、镁光三家企业垄断,采购方议价能力较弱,采购规模对采购单价影响不大,不同厂商对同型号产品的采购价格差别较小;

2)射频芯片种类多单价低,且生产厂商较多,包括思佳讯、威讯、英飞凌等海外厂商,锐迪科、中科汉天下等国内厂商。不同用途的模块对射频芯片型号的需求有所区别,下游厂商可以根据自身对产品的不同需求较为灵活地选择国产或进口的器件,各公司间采购价格差异较大;

3)基带芯片主要由高通、联发科、英特尔、英飞凌、锐迪科等公司提供,供应商对采购量较大的客户会给予相对优惠的价格和返利,故而厂商的规模效应对采购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公司与高通、联发科、海思等芯片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产品出货量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规模效应更加凸显。

据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16-2018年联想、联发科,给予公司的返利占采购金额分别为 51.15%、28.85%。返利力度一般随着采购量的扩大而扩大,公司规模扩张中,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公司投资建厂进一步加强生产制造能力,通过“自产 代工”保障产能稳定供应。

目前,公司已在常州、合肥设立了两处自有智能制造中心,并在苏州、东莞、嘉兴等多地建立了代工厂合作,全方位保证产能稳定供应。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合肥智能制造中心具备 10 条生产线以及 2 条研发试产线,年产可达 4500 万片,另外,常州智能制造中心也已完成 15 条无线通信模组贴片生产线的架设。

根据公司年报,预计 2022 年公司将完成另外 5 条生产线的架设,满产后可达 9000 万片/年。公司针对部分自动化生产测试线做了升级,可提升产线效率,助力公司产能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公司在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建立了代工厂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对全球客户的生产保障能力。

2021 年,伴随营业收入较 2020 年 84.45%的增长,模组加工费较 2020 年仅增长 60.82%,提升了生产加工能力,导致加工费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上年同期降低 1.16%。

整体来看公司规模效应凸显下,采购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具备一定优势,公司在 22q1 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已有抬升势头。

3.2 立足中游模组优势,向上下游不断延展

目前公司在中游物联网模组领域优势明显,后续有望依托市场与技术优势,持续向上下游延伸,拓宽公司成长轨迹。

公司向上游积极加大芯片层面布局。在模组领域取得领先后,以移远通信、美格智能为代表的厂商开始向上游延展芯片布局。

2022年移远通信新增对外投资企业南京仁芯科技有限公司,据公开信息显示,南京仁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全球优秀芯片企业,具备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工程技术积累。南京仁芯不仅具备了跨汽车和芯片产业的、前瞻的观察能力和细致的思考能力,特别在贴近市场需求的、扎实的产品规划和实现能力方面,具有超强的实力。与此同时,移远通信还投资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制造。

2022年 6 月 16 日,上海移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控制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销售等。该公司由移远通信、上海灿玄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

向下游立足模组产品客户资源优势,向终端产品与一体化产品延伸拓展。

公司以不断发展且保持高速增长的模组业务为基础,积极探索天线产品、 odm 服务、queccloud 物联网云平台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新业务,为客户提供完备的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该等新业务能够更为全面地覆盖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将有效帮助客户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增强客户黏性。

目前公司围绕蜂窝模组横向拓展多个产品,形成多产品矩阵:公司横向拓展天线领域,和模组相协同。公司不断完善天线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已覆盖咨询与评估、设计、测试、认证和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

公司持续丰富天线产品类型,规划开发了基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终端的天线方案,包含胶棒式、组合式、出线式等各种外置天线以及 pcb、fpc、smd、陶瓷等内置天线,几乎覆盖 5g、lte、catm、lpwa、gnss、wi-fi/bt 等不同技术的物联网应用,截止到2021年末,公司已推出 300 多种天线产品。

在销售上,公司“天线 模组”的产品组合在销售上可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简化客户产品开发流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开发标准化的“天线 模组”产品组合亦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公司规模效应优势,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

目前,公司天线业务销售已实现快速突破,与海内外高端市场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战略关系,在智能表计、两轮车、智慧工业、电力行业、无人机、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

公司开展 odm 业务,从模组到终端硬件拓展。

公司以现有模组客户作为基础以拓展 odm 业务,为客户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2021 年,公司设立了 odm 业务部门,在生产加工上依托现有生产体系,在国内完成主要研发工作,并在美国设立了 usa,inc.以更好地为海外客户提供支持服务。

目前公司 odm 业务已为行业 pda、pos 支付、共享出行、bms、aiot 等行业的头部客户提供了 pcba 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的解决方案,并与云业务、天线配合为二轮智能出行提供了整体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的解决方案。进 一步提高了与模组行业头部客户的粘性,加强深入合作和长远发展。

queccloud 物联网云平台打造行业一站式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的解决方案。

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云平台 queccloud 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协议和多制式接入方案,帮助客户快速上云。queccloud 开放平台提供设备连接、数据分析、规则引擎、远程升级等功能,可为客户打造“终端 连接 平台 应用”的端到端一站式服务。

公司以 queccloud 开放平台为基础,深耕垂直行业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的解决方案,已打造智慧出行、智慧用电、自助商用、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多条产品线,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场景。

3.3 公司重点发力组合定位,新产品前景可期

gnss 卫星定位在精确度方面有一定瓶颈。

gps、北斗等代表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高精准、低成本的特点满足多场景定位功能需求,其依靠三维坐标系对地球上的终端(例如手机、汽车、轮船、飞机等)进行定位。由于卫星定位可能因为外部或内部的原因产生误差,比如卫星信号穿透电离层和对流程时产生误差,或卫星高速移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的误差。rtk 加持 gnss 可以提高精度。

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对 gnss 进行辅助的技术,可以更好地消除定位误差、提高精度。rtk 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准站和流动站,基准站观测、接收卫星数据,基准站通过旁边的无线电台(数据链),将观测数据实时发送给流动站,两站根据相对定位原理,进行实时差分运算,从而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其定位精度可达1cm~2cm。

rtk 技术具有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无需在视线范围内)、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全天候作业等优点,是优秀的定位技术。

网络 rtk 技术相比传统 rtk 优势明显。

网络 rtk 是用区域型的 gnss 网络误差模型取代了单点 gnss 误差模型。多个基准站组成的基准站网,它们将数据发给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会根据数据,模拟出一个“虚拟基准站”。平时看到的移动通信基站,其实就可以兼职“基准站”,网络 rtk 基本上实现了无缝覆盖其次;且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自建基准站,节约了大量成本(只需要支付一些通讯费用)。

公司推出多款集成 rtk/dr 技术的 gnss 模组,满足多个景气场景需求。

公司发布了双频段高精度/ins 组合导航定位模组 lc29h 系列,可以满足无人机、共享两轮车等场景的厘米级或分米级定位需求;集成了 rtk/dr 技术的车规级 gnss 高精度/ins 组合导航定位模组 lg69t 系列,可以为大型整车厂和 tier1 客户提供厘米级定位追踪服务。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公司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无线通信模组业务2022~2024年将有望在全球物联网模组高景气延续背景下延续高增速表现,收入增速将有望分别达45.2%、38.9%和37.0%,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营收体量不断加大技术增加所致。

毛利率水平将有望伴随公司规模优势及自建工厂带来的成本缩减得到小幅回升,预计2022~2024年毛利率水平将有望分别达 19.8%、19.9%和 20.2%。

公司其他主营业务非公司核心业务板块,预计后续营收体量将整体较为平稳,增速相对较为缓慢,预计2022~2024年营收增速将有望分别达 13.0%、10.0%和 8%,毛利率水平有望分别达 31.0%、31.0%和 28.0%。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5/10.40/15.21 亿元,同比增长88.6%/54.1%/46.1%,当前市值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43x/28x/19x。

4.2 估值

我们认为广和通、美格智能与移远通信同属本土物联网模组领域优质公司,业务领域相近,因而选取广和通、美格智能作为移远通信的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2022/2023年 pe 均值为 37x/25x,我们预期公司2022/2023年 pe 水平分别为43x/28x,公司估值水平较可比公司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龙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38%大幅领先其他厂商的前提下,利润增速仍大幅领先竞品公司,呈现强者恒强态势,同时公司积极延展业务与产品布局,芯片与终端产品、云产品等布局也有望在后续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较强成长性。

5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后续行业竞争风险进一步加剧,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体现产生影响。

2)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如果后续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则会对公司产品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成长。

3)汇率波动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的风险。公司近40%的营收来自于海外,如果汇率因素波动或将会对公司报表体现产生影响。

4)扩张成功不及预期的风险。如公司新业务领域的开拓不及预期或将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到底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