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 职场中,不要让自己败在了“毛毛虫效应”中-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
推荐文章
职场中,很多人为了避免“踩雷”,逐渐成为了一条听话的“毛毛虫”,每天按部就班,找不出什么差错,三五年过去,却没有任何成长进步,让曾经对其抱有很大期待的人,都只能摇头叹息。
对于这些人来说,升职加薪似乎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01 盲目从众,你将“一事无成”。
同事阿明,硕士研究生学历,作为高学历人才引进,在这个十八线小县城,阿明自带“优越感”,对于分配的办公室工作,一直嚷着“没什么技术含量”,一副轻蔑不已的态度。
可不是,让他当文字秘书,一来不熟悉情况,二来文笔太差,写过几次之后,领导就直摇头,再也不找他写。
剩下能交给他做的事情,无非就是些琐碎的、耗费时间的“小事”,比如开会时做记录,会议之后整理成会议纪要;比如文件校对、分发;比如会场布置,公务接待等等。
阿明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也常常漫不经心。很快,他就因为打错了名字牌,接听了重要电话没有及时汇报等被狠狠地批评了。
心高气傲的阿明更加觉得委屈,索性跟着一些“不做事”的人,学起了推诿拖拉那一套,但凡需要动脑筋、责任风险大的工作,就再三再四推掉。
阿明选择了一条看似“轻松”的路,每天说着无关紧要的话,做着无关紧要的事,踩点上班,准点下班,从不加班,好不潇洒。
但领导对他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原本想要指导他学习公务写作、学习职场交流的同事也不再和他多说一句话。
转眼,三年过去了,阿明的事业还停留在最初的模样,基于他的表现,也没有同事为三十来岁还没有女朋友的他牵线搭桥,介绍对象。
至于阿明还能“混”多久,走多远,大家心里都没底,只是觉得,他浪费了三年时光,失去了去大城市闯荡的斗志和基础,也融入不了当下这个职场,他就是一个妥妥的“边缘人”。一旦裁员,他必定是首当其冲的那一个。
02 学会拒绝,别甘愿做“毛毛虫”。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布尔做过一场试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缘,围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的旁边放了些他们最喜欢的松叶,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一直保持着开始的队形转圈,根本不去理会在他们身旁的松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饿死在最喜欢的食物旁边。
职场中,很多人受制于各项规章制度,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一条循规蹈矩的“毛毛虫”。当然,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可问题就在于,人们在熟练地掌握当下的游戏规则之后,洞悉了其中的优点和缺点,是否有勇气做出改变,拒绝该拒绝的,修正该修正的,让自己得到更充足、更全面的发展。
比如,同样是做一个统计报表, 明明你查找出了一些漏洞,并做了相应的改进,但上司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如何都不认同你的创造,徒劳地争辩是没有用的,一味地忍耐也会让自己受不了。
勇敢的人,就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寻找一个能够认可自己并且能给自己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平台。
在意识到自己,有跳槽的强烈愿望,以及可以提升的空间之后,原本陷入职业倦怠的自己,也会重燃激情,开始努力为找到更好的平台而努力学习,提升技能,结交人脉。
03 敢于“破局”,才能找到新的出口。
古人说,不破不立。也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哲学家告诉人们:“量变引起质变”。想要在事业上大展宏图,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会迎来一个质的飞跃。有人能顺应变化,勇敢“走出去”;有人却死守“阵地”,止步不前。不同 的选择,就是不同的未来。
比如,面对着数字化的冲击,曾经风光无两的胶片行业步入了寒冬,就连一些知名胶片企业也宣告破产。
可每一次危机中,也孕育着新的生机和商机,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早在行业的“寒冬”到来之前,就开始尝试与数字化有关的新业务,虽然占比很小,最终却成为绝地重生的“救命稻草”。
如果当下的你,不满意工作环境,觉得队友的素质也很低,如同被困在了牢笼里,不妨追寻心中的梦想,大胆地说“再见”,开启新的征程吧。
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过往的岁月里,已经在有意无意地打破当下的条条框框,积蓄了知识和经验,当一个恰当的时机到来,勇敢地抓住,命运也就改变了。
不要羡慕别人总在跳跃式发展,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有人敢于去拼去创,有人一辈子也不愿走出“舒适区”。
身在职场的“打工人”,千万不要败在了“毛毛虫效应”上,你的前途,在你自己手中,向左还是向右,都要靠自己转弯。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